您當前所在位置: 首頁>政務公開>豐城市政府信息公開>政務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務公開>決策公開>新聞發布會

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例行新聞發布會

訪問量:

87日上午,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召開2020年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豐城市委宣傳部新聞股股長袁方坤同志主持,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分黨組成員、副局長葛海斌同志介紹豐城市2020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大氣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股股長張冬平、水環境和流域管理股股長丁新春、土壤股股長熊巖、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杜建平及辦公室負責人張峻共同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豐城市廣播電視臺、豐城發布、豐城報及豐城手機報等4家媒體記者來到發布會現場。

袁方坤:各位記者朋友,同志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出席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2020年例行新聞發布會,今天應邀出席新聞發布會在臺上就坐的有: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分黨組成員、副局長葛海斌同志,水環境和流域管理股股長丁新春同志,大氣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股股長張冬平同志、土壤股股長熊巖同志、綜合執法大隊負責人杜建平同志及辦公室負責人張峻同志?,F在請葛海斌同志向大家介紹豐城市2020年1-6月份環境質量狀況,大家歡迎。

葛海斌: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舉辦的豐城市2020年上半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新聞發布會,我是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葛海斌,今天由我向各位記者朋友們通報今年上半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一)大氣環境質量方面。今年1-6月份,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6.7%,同比2019年同期的89.0%,提升了8.7%;PM2.5濃度28微克每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的40微克每立方米下降了30%,全省年均值排名74位,宜春排名7位;PM10濃度44微克每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的62微克每立方米下降了29%,全省年均值排名58位,宜春排名5位;其中2月、3月和6月優良率為100%,達到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扭轉了我市空氣質量全省排名靠后的局面。

(二)水環境質量方面。2019年,我市各類考核斷面無劣V類水體,各主要地表水體延續去年態勢,水質繼續取得明顯改善,贛江豐城段水質達到或優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拖船埠、工業園、小港口段面達標率均為100%,優質率普遍提高;我市城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來水廠取水口)水質達標率達到100%,優質水率由2018年的66.7%提高到2019年的91.7%;平原排漬道后關村斷面達標率83.3%,比去年提高33.3%;多個水污染整治成功經驗得到《中國環境報》報道。

2020年1-6月,我市各類考核斷面均值達到Ⅲ類;贛江拖船埠、工業園、自來水廠取水口、小港口段面,清豐山溪朱羅村達標率均為100%。

(三)土壤環境質量方面。開展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確定初步采樣調查的重點行業企業風險地塊;建立我市疑似污染地塊名單,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進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啟動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工作,建立優先保護類、安全利用類和嚴格管控類的分類清單;開展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嚴格管控。

今年我們將持續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更強的擔當,推動工作落實,全力促進我市大氣、水體及土壤環境質量改善,著力營造“山青、水秀、土凈、河暢、岸綠、景怡”的優美環境。

      最后,再次感謝新聞界的朋友們對豐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與支持,希望你們多提寶貴意見和建議,為建設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的美麗新豐城而不懈努力!謝謝大家!

發布會上媒體問答
袁方坤:謝謝葛海斌同志的介紹,下面進入記者提問環節,提問請舉手,并介紹所在新聞機構,謝謝。

豐城手機報:近年來,我市在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中成績顯著,空氣質量不斷提升,請問我市在提升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取得了那哪成果?采取了哪些具體的措施?
袁方坤:請坐下,這個問題由張冬平同志回答。

張冬平:謝謝你的提問。今年環境空氣質量的確提升較快,改寫了我市在全省和宜春市排名靠后的局面。2020年1-7月份,我市空氣質量優良率為97.7%,同比2019年90.7%提升了7%;PM2.5為26ug/m3,比2019年的37ug/m3降低了30%,排全省73位,宜春市第6位,為歷史最好;PM10為42ug/m3比2019年的57 ug/m3降低了26%,排全省59位,宜春市第4位,(其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炭(CO)和臭氧(O3-8h)達到國家一級優質量標準)。環境空氣質量得到進一步提升,排位進一步前移。今年以來我市持續攻堅大氣污染防治力度,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臨一線調研,分管領導靠前親自指揮,市財政為大氣污染基礎設施建設開設綠色窗口,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和提升環境空氣質量提供了堅強的保障。尤其是5、6、7三個月,我市在揚塵管控和環境衛生保潔上持續發力,為我市逐月全省全市排名提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特別是6、7月空氣優良率為100%,連續兩個月進入全省60位,全市前5位。      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突出規劃統領,抓好頂層設計。今年出臺了《豐城市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要點》、《關于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和野外用火的通告》、《豐城市秸稈雜草等全面禁燒工作管理辦法》、《豐城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工業廢氣治理專項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豐城市污染防治攻堅戰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與禁燒專項行動2020年實施方案》、《關于印發豐城市鄉鎮(街道)空氣自動監測站建設方案》和《豐城市污染防治攻堅戰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等多個計劃和方案。制定了藍天保衛戰6個專項行動方案,包括城市揚塵治理、城市餐飲油煙治理、工業廢氣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農作物秸稈禁燒與綜合利用、城市煙花爆竹禁放等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二是狠抓燃煤整治,推進清潔生產。一是削減煤炭消費總量。二是強化煤炭清潔利用。三是積極推廣清潔能源。四是加快推進改氣改電。五是提高集中供熱率。三是緊盯重點領域,拓展專項行動。深化和拓展散煤、焦化、露天礦山、道路車輛四個專項整治;開展揚塵污染整治行動,規范城市揚塵污染措施,對各類建筑施工工地和城市保潔進行綜合檢查,廣泛開展“洗城行動”;建立機動車、燃油和道路運輸污染長效防治機制,加大道路執法檢查力度。四是增強科技支撐,推進精準治霾。通過激光雷達掃描技術開展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編制及動態源解析,從源頭上減少和防治污染排放,提高治理效果。借此機會,再次感謝各位新聞媒體的同仁為提升打贏藍天保衛戰和守護豐城的藍天白云作出的貢獻。

豐城發布:“豐城市城市飲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實現全封閉管理”在眾多媒體上轉載,水源地水質改善明顯,是否可以簡要概括我市在水源地保護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袁方坤:請坐下,這個問題由丁新春同志回答。

丁新春:謝謝你的提問!在回答你的提問之前,我想對豐城市城市飲用水源地保護區作一個簡要介紹。豐城市飲用水來自豐城市自來水公司,從贛江取水,有高升門(一水廠)、倒垱口(二水廠)兩個取水口,服務范圍包括豐城新、老城區、循環園區及周邊村鎮40萬人口。我市城市飲用水水源水域范圍為從第二取水口上游1000米至第一取水口下游100米(全長1590米)的以贛江中泓線為界靠取水口一側的水域范圍,面積0.753km2;二級保護區水域范圍為從一級保護區上界起上溯3000米的水域及按一級保護區長度以贛江中泓線為界與取水口相對一側的水域范圍,面積7.117 km2。近年來,我市城市飲用水源地水質狀況持續向好。2016-2019年期間,我市每年的水質達標率均為100%;其中Ⅱ類標準達標率分別為:0%,62.5%,66.7%,91.7%,說明我市水源水質穩定改善;2020年1-6月我市Ⅱ類標準達標率100%,水質持續向好。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舉措:一是領導調度重視。豐城市委、市政府要領導多次親臨現場辦公,取水口及其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果顯著。一是拆除了一水廠附近老舊旱廁、沿江公園公廁及堆沙場民宅,并封閉了沿江公園。二是拆除了第一取水口附近的碼頭,下移了水政、海事執法躉船。三是取締或拆除了一、二級保護區內的所有排污口、網箱養殖和冬泳基地等各類非法建設項目。四是清除了保護區內各類垃圾,對一級保護區堤岸進行了硬化。二是強化部門聯動。豐城生態環境局成立了以局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專項執法檢查工作領導小組,開展了水源保護區常態化巡查和不定期執法檢查;聯合水利、海事等多部門定期開展聯合執法,嚴禁居民在保護區內洗衣、洗菜、種菜、垂釣、游泳、焚香、堆放垃圾,形成了常態化的巡查機制。三是加強源頭管理。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指引,認真履行環評制度,嚴禁在保護區建設與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對飲用水源地存在的污染源和風險源做到發現問題立即整改。四是開展專項整治。一是開展了非法造船、非法采砂、非法運砂、非法堆砂“四非整頓”活動,取締了轉灣頭砂場。二是開展了港口、船只污染專項整治,對過往的運輸船只污染防治設施進行了檢查,并禁止它們在保護區內???。三是對高新園區污水處理廠進行了整改,在二期擴建工程中增加了除磷單元和總磷在線監測采集儀,排污口上移了300米。四是整治了蔡家排澇站水系。五是完善水源管理。一是每月監測、檢測和評估、公開贛江飲用水水源、自來水出水、用戶水龍頭水質,全過程監管城市飲用水安全。二是嚴格按照規范化建設和管理要求,建立了新的界標和宣傳牌,設置了航道標志和警示牌;延伸了一級保護區隔離護欄,將漁船規劃在一級保護區以外???。三是推進水源地應急體系建設,應急備用水源管道鋪設和飲用水保護區劃分工作已基本完成。六是實施封閉管理。我市雖然封閉了沿江公園,但一級保護區仍存在大量進出通道,市民散步、垂釣、洗衣、洗菜、游泳,漁船越界??繂栴}仍屢禁不止,導致保護區管理困難,垃圾常清常有。今年,我市又對一級保護區14個出入口進行了封堵,無關人員已很難進入保護區,保護區內整潔、干凈。謝謝大家!

豐城報:請介紹一下《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主要工作任務和開展情況。袁方坤:請坐下,這個問題由熊巖同志回答。

熊巖:謝謝記者的提問。國務院2016年頒布下發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土十條”,部署了10個方面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任務,涉及兩個考核指標: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我市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現狀和管控情況。一、受污染耕地情況。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面積10100畝。經第三方技術單位跟豐城市農業農村局多次開展了現場踏勘核實及鄉鎮、村委提供的征地文件,了解到曲江鎮皮湖村(956畝);龍津洲香甪村(1281畝)、紅門村(2214畝)、城崗村(492畝)、蓮花村(308畝)及河洲街辦滄溪社區(478畝)等村委(社區)總計5728畝耕地全部被園區征用變為非農用地。經最后核實豐城市受污染地塊圖斑范圍內還在種植水稻等農作物的耕地具體分布在:曲江鎮曲江村(645畝);龍津洲街辦紅門村(145畝)、蓮花村(234畝)、香甪村(32畝)、城崗村(204畝);鐵路鎮(2387畝);尚莊街辦泉塘村(743畝),豐城市需治理受污染耕地總計4385畝。通過分別對輕、中、重度受污染耕地采用有效的針對措施做好受污染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輕度受污染耕地,采取種植低鎘積累水稻品種、施用土壤調理劑以及實施水肥綜合調控等措施進行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中度受污染耕地,采用凈化灌溉水、深翻耕地、種植低鎘積累水稻品種、秸稈還田配施石灰、施用重金屬鈍化劑或土壤重金屬修復產品、調整種植制度、超富集植物間作修復技術、農藝阻控等措施進行受污染耕地治理與修復工作。重度受污染耕地,采用水改旱種植油料作物、非食用農作物、富集系數低的果樹作物等措施進行重度受污染耕地種植結構調整工作。根據農業農村局工作方案和進度安排,預計年底前全面完成我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二、建設用地情況。根據《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試行)》(原環境保護部 42號令),從事過有色金屬冶煉、石油加工、化工、焦化、電鍍、制革等行業生產經營活動,以及從事過危險廢物貯存、利用、處置活動的用地,應該納入疑似污染地塊管理,土地使用權人應按照規范要求對地塊開展場地調查,調查結論為污染地塊的,應開展詳細調查、風險管控和修復治理,達到相關標準后方可進入用地程序。截至目前,我市納入疑似污染地塊管理共2塊:豐城市興豐焦化有限公司地塊、孫渡三溪杜家村無名化工廠地塊。豐城市興豐焦化有限公司地塊、孫渡三溪杜家村無名化工廠地塊已經啟動場地初步調查,7月份已完成現場采樣。同時,按照《土壤法》要求,組織對性質變更為公共服務用地的橋東鎮QD-10-01號等13個地塊開展場地調查,相關調查結論通過了專家評審,目前已進入合法用地程序。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進一步掌控耕地、林地的土壤環境質量,評估土壤污染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和人群健康的風險,同時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建立土壤環境質量檔案,劃分土壤環境質量等級,建立新增建設用地調查評估機制,實施農用地分級管理和建設用地分類管理制度;二是逐步建立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體系,鼓勵土壤污染第三方治理,結合土壤污染類型和土地利用類型,以耕地為重點,按照“邊生產、邊修復”和“土盡其用”的原則,開展種植結構調整,保障農產品安全;三是嚴格土壤環境監管,以排放重金屬及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重點行業企業為重點,強化工礦企業環境監管;以肥料、農藥、地膜和養殖飼料的生產使用為重點,加強農業生產過程監管;以危險廢物收集、貯運和處理處置為重點,嚴管廢物處理處置活動,嚴厲打擊隨意傾倒、堆放危險廢物的行為,有效控制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四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將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對轄區內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負總責,明確工作任務,落實部門分工,嚴格目標考核;按照“誰污染、誰治理”、“誰損害、誰賠償”的原則,落實企業治理土壤污染的主體責任;五是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接受社會監督,逐步建立政府引導、部門聯動、公眾參與、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

豐城電視臺:今年我市對“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進展如何?另外,全市廣泛開展“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請回答下在執法方面如何立足崗位、創新舉措,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助力全市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袁方坤:請坐下,這個問題由杜建平同志回答。

杜建平:謝謝你的提問,首先我來回答您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去年我市大力推進“散亂污”企業整治行動,主要對圍里廢舊市場和周邊“散亂污”企業進行了聯合集中整治,對400多家“散亂污”企業采取了先停產后治理的辦法。具體采取的方式是:對符合產業政策且有能力配備污染防治設施的企業,要求其搬遷至豐城市礦山大市場;對不符合產業政策且規模較小又無能力配備污染防治設施的企業,一律采取關停取締措施。通過一年多的整治,已有多家企業完成了整合搬遷,進入了豐城市礦山大市場,其它企業也已整治完成。今年我市將繼續加大對“散亂污”企業的重新排查和整治力度。我們主要采取以下幾方面的措施來推動該項工作。一是持續對“散亂污”企業較為集中的區域開展重新排查整治,按照整合搬遷、升級改造、關停取締三種方式進行。二是對已完成整治的“散亂污”企業開展回頭看。三是繼續積極指導“散亂污”企業從原來無相關手續和無污染治理設施向完善相關手續和污染治理設施轉變,幫助這些企業完成轉型,使它們成為手續合法、污染設施齊備、排污達標的合法企業。下面我再來介紹一下,我們如何結合當前全市“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立足本職工作,創新監管方式,優化營商環境,助力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采取了以下幾方面舉措:一、制定執法正面清單。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生態環境廳陸續出臺了《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20條措施》及《江西省生態環境廳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工作六條措施》的通知要求,我局結合實際制定和實施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一些防控物質生產和民生保障密切相關的排放量小、勞動力吸納能力強、重大工程和重點領域的守法意識強、管理規范、環境績效水平高的、已安裝在線監控并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的企業,不進行現場執法,目前已有16家企業納入了正面清單內。以后我局將繼續增加正面清單企業數量。二、創新監督管理方式。實行非現場監管方式,充分利用“互聯網+監管系統”、在線監控大數據分析等科技手段開展非現場檢查,發現企業非主觀故意違法排污行為,通過電話或信息及時提醒。三、堅決做到執法公正。規范行使行政處罰權,嚴格按照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印發的《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適用環境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工作(試行)》通知要求。依據法定權限和程序執法,審慎采取查封、扣押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對企業出現輕微環境違法行為并及時糾正的,不予行政處罰或從輕減行政處罰,督促企業盡快整改,并審慎向社會公開。

參會代表:今年上半年面對疫情防控之后企業復工復產,生態環境局是如何創新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助推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袁方坤:請坐下,這個問題由張峻同志回答。

張峻:謝謝你的提問!自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趨好以來,宜春市豐城生態環境局認真貫徹落實省廳、宜春市局及豐城市委、市政府下發的“6條措施”、“20條措施”、《關于保進度穩增長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精神,以改善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立足中心大局,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助推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采取了以下舉措:一是全力“開通綠色通道”。疫情防控期間,面臨新擴建方艙醫院、洛市鎮衛生院隔離救治中心建設項目嚴峻形勢,采取特事特辦,開通“綠色通道”,實行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二是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對審批權限在豐城生態環境局的項目,開通環評審批“綠色通道”,最大限度壓縮審批時間,合理安排公示時間;對審批權限在省生態環境廳的項目,我局將安排專人對接,跟蹤項目進度,推動完成環評審批,使項目盡快落地。三是大力推進污染物總量減排。為新上項目騰出總量,千方百計挖掘總量潛力,推動總量指標向發展好的領域和企業流動,優先保障重點項目需求。四是強化服務意識。“服務企業接待日”、“入企聽訴、幫扶宣講”、“世界環境日”為契機,主動上門指導,為企業解決各個方面各個環節中存在的“難點、痛點、堵點”,確保復工復產期間,零風險、零污染。五是大力轉變工作作風。結合全市廣泛開展的“優環境、促發展”大討論活動、“作示范、勇爭先”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全局干部職工堅持擺自己擺進去、把單位擺進去、把思想擺進去,認真查擺問題,轉變作風,革新思想,提升服務。六是優化生態環境監管方式。對守法意識強、管理規范、記錄良好的企業減少檢查頻次,對群眾投訴反映強烈,違法違規的企業加大檢查頻次,堅決杜絕環保“一刀切”。2020年下半年,豐城生態環境局將不斷創新服務方式,持續提升服務效能,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

袁方坤:由于時間關系,答記者問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豐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如果還有問題,可以會后進行咨詢、溝通。同時,也感謝今天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的所有代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附件:

關聯稿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返回頂部關閉本頁
日韩A毛片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91在线精品日本国产片免费观看|一级a毛快插我bi嗯啊|亚洲午夜理论片无码精品推荐